快乐的童年更重要,还是拥有一个让人羡慕的未来更重要?
近日,《家长传媒》以在朋友圈被广泛转发的一则故事为引子,牵出了上期互动话题。从根本上来说,快乐的童年和令人羡慕的未来的衡量深层次讨论的其实是两种教育理念,即“鸡娃”和“散养”。推文发出后获得了各位家长的留言及投稿,家长们以自身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出发,简述了对此话题的看法,其中观点不同,大家各抒己见。本期将对优秀来稿进行展示,希望对各位家长有启发作用。《家长传媒》将继续持续推出不同的互动话题,欢迎各位家长参与互动,收获更多育儿知识。
01有快乐的童年,才能有美好的未来
快乐的情感体验能有效的促进学习
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与拥有一个让人羡慕的未来哪一个更重要,这成为一个话题并且成为一个单选题本身就是一种深深的遗憾,这似乎在逼迫家长作出如下价值判断,即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就不可能拥有一个让人羡慕的未来,而要想拥有一个让人羡慕的未来就不可能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快乐童年与美好未来是鱼和熊掌的关系,二者不可得兼。“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很多国人的头脑中,所谓美好的未来就是成为“人上人”,而要成为“人上人”就需要在童年时“吃尽苦中苦”,如此童年就不可能是快乐的。国人大多倾向于“苦学”,而不太主张“乐学”,这其实混淆了“苦学”和“乐学”的本义,其实“苦学”与“乐学”并不在一个维度上,如果我们从心理学的知情意行四要素出发,“苦学”更多的指向“意”层面,强调学习的意志、毅力、信念,“乐学”更多的指向“情”层面,突出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有快乐的情绪、情感体验,必定“愤而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说明快乐的情绪情感体验能有效的促进学习。童年的经历会深刻地影响一个人的未来。乔布斯说过,你所经历的种种,将来都会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并不一定意味着游戏和玩耍,而是要让孩子有一段丰富多彩的快乐而积极的生活、学习体验,进而形成乐观、积极的生活和人生态度,这种乐观而积极的生活和人生态度正是成就孩子美好未来的根基。江苏省特级教师崔志钰
02养孩子还是需要"圈"的
圈孩子要有技巧,学会掌握松紧,软着陆
我个人认为养孩子还是需要"圈"的。从人的本性上来说,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是人的天性。对于轻松快乐的事,人总是会主动的去做,而且会反反复复的去做;但对于让人痛苦的事,人又总会下意识的逃避。显而易见,无论是好习惯的养成,还是遵守一些秩序都势必要和懒惰,自由散漫做上一番斗争的。也是令孩子比较痛苦的。那这时要没有“圈”,等不好的习惯养成了再改那势必难度就更增加了一层。从孩子的自身来说,还不具备抵御外来干扰的能力。今天的社会游戏,暴力,网络各种诱惑随处可见,许多成年人尚不能自控,何况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呢?不“圈”起来,怎么控制他的生长环境和发展方向。另外,许多家长担心“圈”的孩子会不会象攥在手心里的砂砾,抓的越紧,丢的越快。怕丢那为啥不能试着抓的轻一点呢?或者把砂砾装在袋子里,那抓住袋子就更容易控制砂砾的流逝了。随意圈孩子要有技巧,学会掌握松紧,学会软着陆。既让孩子遵守原则又让孩子不反感叛逆。相信很多家长都赞成当代女作家龙应台对孩子读书的态度,尤其是:“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的至理名言。愿孩子们也能体会家长的良苦用心,学会理解,学会沟通,乐于被“圈”;愿家长们活性“圈”娃,无限直径,“圈”有所成。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郭天成妈妈
03选择适合的方式在快乐中学习
除了“别人家的孩子”,还有“别人家的父母”
“打鸡血”也要“看菜下饭”即使是“打鸡血”也要“看菜下饭”,我们要细心观察,遵循每个孩子独特的身心发展特征,选择适合他们的方式,使其在快乐中学习,而不是盲目跟风中仅仅寻求一丝心理慰藉。“有序散养”不等于“野生放养”。作为一名教师,同时也是一位母亲,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主张“佛系”一点。但我的佛不是“野生放养”,而是“有序散养”,即在不破坏孩子的个性和自发性的前提下完成自我发展以及社会化的过程。我会要求他在必须完成作业的时候决不允许三心二意,我也会在他展现一技之长时助他一臂之力,我会在他想要放弃的关头给他当头棒喝告诉他对自己热爱的事物持之以恒绝不言放弃。所以“鸡血”我还是要打的,但“打鸡血”不是为了攀比,也不是为了跟风,而是为了激励孩子去发现这世上有很多有趣、有意义的事情等着他去探索和尝试,是为了告诉孩子他的人生有太多的可能,如果白白浪费了自己的青春和机会,岂不是太过可惜?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回忆起十月怀胎时,你不要求TA建功立业,也不强求TA成为社会精英,只求TA身体健康呱呱坠地,一生喜乐,平安无忧。“鸡娃”和“散养”并不对立,只需家长摆脱社会片面的评价,摆正心态以正视孩子的特长和不足,根据孩子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不是拿着小鞭子在后面抽,而是领着孩子往前跑,科学的理念先行,推动孩子更有信心、更有动力去学习,更有爱心、更有善意地去面对世界。贵阳一中普瑞国际学校 朱霓
04“放养”也能拥有让人满意的未来
学以致用,开心快乐才是第一位的
到底是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更重要,还是拥有一个让人羡慕的未来更重要?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哑然了,为什么这两者不可得兼呢?一个孩子,如果孩提时不能尽情的玩耍,他们很多的天性就不能尽情发挥,即使他们学到了很多书本知识,但同时也会让缺失了应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自己是来自偏远的山村,我的孩童时代除了穷就是玩,那时候的我们是饿着肚子把自己玩疯了,玩的花样多的数不过来,正因为这样的童年造就了我的一些品性: 我动手能力很强,遇到困难沉着冷静,能积极应对,找到解决的办法。我人生走到今天,我一直认为童年是我的一笔不可或缺的巨大财富,比小时候多学几个英语单词,多学一二个特长强好多!我对两个孩子的管理基本上是放养的状态,孩子要学特长,她们自己来向我提。学习生活中有问题,她们会来找我聊,我会认真听给她们建议。平时我会给她们讲一些大方向大道理什么的,让她们听进去,这个是不可以偏离的!至于平时出去玩,我是极力主张要她们玩开心玩好。对于她们的未来和人生,我想开心快乐才是第一位的,学习既要学到知识,同时还要拓展眼界。我自己从来不是学霸,但我做着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我的大女儿也不是学霸,现在也在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把自己一辈子过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不就成才了吗?所以我的观点是,想玩就好好的玩去,释放自己的天性。学以致用,拥有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未来!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曹晓芒妈妈
05行动和榜样永远是最好的教育
快乐有两种,一种是感性的直接的快乐,一种是成长或战胜挑战的快乐
什么是快乐的童年呢?快乐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内心的世界,需要家长在初始阶段让孩子明白,快乐有两种,一种是感性的直接的快乐,一种是成长或战胜挑战的快乐,后者更加有趣。回忆女儿的成长,往事历历在目,那些通过孩子努力获得的荣誉,那些通过辛苦耕耘结出的硕果,那些充满奋斗的汗水,喜极而泣的泪水,又何尝不是生命的另一种快乐呢?让孩子知道,学习不痛苦,是一件很有趣,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在好的引导下,学习与快乐不是相反的两面,而是相辅相成,是并行不悖的同行者。家长努力找到一个平衡点,寓教于乐,挖掘孩子的兴趣点和擅长技能,进一步有效引导,深入培养,把快乐的学习发挥到极致。童年是短暂的,而人生是否幸福和快乐却是漫长的。如何拥有一个让人羡慕的未来?一个对未来有规划的人,一定是有远见的。所有美好的未来都必须有一个努力的现在。所谓的幸运和成功都源自你自身的努力和付出。正因如此,现实生活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导致鸡娃的家长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大城市,竞争激烈,但家长要明白,行动和榜样永远是最好的教育。与其逼孩子,不如逼自己,自己努力的样子未必不能感染孩子。在教育问题上既不能认为成绩不重要,也切记不能一切以成绩为导向,以轻松的高期待原则来平衡亲子关系和孩子成长。希望孩子们活出自己的风采,都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也拥有一个让人羡慕的美好未来!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焦欣悦妈妈
06美好的未来需要对孩子建立适度合理的期望
成为更好的自己,做一个平凡有理想的人
快乐的童年并不是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是单纯物质感官的享受;快乐的童年应当是有父母高质量陪伴的游戏、运动和阅读。
心理学、脑科学、教育学的研究早已揭示6岁之前儿童需要在自由游戏中发展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发展身体动作,发展与人交往的能力,解决问题等各种能力,建立主动性、好奇心、专注力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研究表明,孩子进入小学时作业拖拉,上课不能够专注是跟幼儿阶段没有充分的自由游戏和大肌肉运动有关。因此当我们的孩子作业拖拉,学习跟不上时,作为家长,不是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把他/她的空余时间填满,训练专注力,而是要反思:当孩子6岁之前,我们是否给予孩子自主游戏的环境、时间和高质量的陪伴。
其次,作为父母我们要了解自己,对孩子建立适度合理的期望。
很多时候父母们内心的焦虑和恐惧来自于对孩子未来的担心,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普通人;来自于与他人的比较,担心自己的孩子不如他人。
其实大部分人都将成为平凡的人,但我坚信父母如果热爱生活,追求不断进步和自我成长,关心社会和关爱家人;在与孩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上,与孩子沟通,引导他/她的价值观。即使孩子没有考上重点高中,没有考上重点大学,他/她也会受到父母的影响,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做一个平凡有理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