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符(关公拿青龙偃月刀图片)

在湖南长沙有一条河叫捞刀河,之所以叫捞刀河,则是因为和关羽青龙偃月刀有关系。

据说当时关公的宝刀落入水中之后,刀上镶嵌的青龙遇水而活,载着刀逆流而上,一直游过湘江,进入了今天的捞刀河,才被周仓给捞起来。

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符(关公拿青龙偃月刀图片)

现在的捞刀河,位于长沙境内。

还有更神的传说,在工匠铸造这把青龙偃月刀的时候,忽然风起云涌,然后从天空中降下了1780滴鲜血滴在了刀上。

当地的术士分析,这是上天青龙的血,刀的主人必须斩杀1780名敌人的首级,于是这把刀就得名“青龙偃月刀”。

当然这些都只是后人为了表达对关公的敬仰而流传下来的传说,但自那个烽火乱世开始,关公手持大刀、威风凛凛的武神形象便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然而却有人提出青龙偃月刀其实在关羽的时代并不存在,而且真正的青龙偃月刀也并不是用在战场上的。

那么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位于长沙城北、由东向西汇入湘江的劳涛河已经流淌了上千年,伴随着河水的喧哗,千年的河畔经历无数的沧桑巨变,

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符(关公拿青龙偃月刀图片)

如今平静的河面与河畔的生灵依然沐浴在千年前那段轰轰烈烈的历史光辉中,而青龙偃月刀和关羽在捞刀河上留下的那段历史偶然也一直令河两畔的人们感到自豪而壮丽。

关公当年落刀的河畔已修起了一座祭刀阁,专门纪念那段英雄的传说。

关羽当年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其专用兵器青龙偃月刀,刀锋凌厉、斩人无数。

一提到忠肝义胆的关二爷,世人必然会想起那把仿佛与关公合二为一的青龙偃月刀。

但为什么如今有人会提出关羽使用的并不是青龙偃月刀的说法呢?

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符(关公拿青龙偃月刀图片)

青龙偃月刀

如果真是这样,那些关于与青龙偃月刀的故事又是如何而来呢?

据考证,东汉末年有两种刀剑,基本上都是柄状刀剑,也就是短柄的刀剑,长度大概是一米到一点二米左右,后人称之为环首之刀。

其刀身是直的,背后带一个环,是那个时代真正在战场上使用的专业武器。

不过虽然这种环首之刀是具有当时时代特征的名气,但是却并不能说明三国时期就没有长兵刃的存在,从这点讲,又如何能排除关公使用的不是长刀?

公元220年至280年,曹操孙权刘备经过征战、各据一方,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符(关公拿青龙偃月刀图片)

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符(关公拿青龙偃月刀图片)

在这一时期,三国的治军谋略、兵器改进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从可以查找的历史文献资料上看,当时的士兵除了使用像环首之刀这样的短兵器以外,交战时

为了掌控优势、利于作战,骑兵便开始使用长矛或者战戟类的长兵器,但是却并未见到有类似于关公所使用的长刀类武器。

据了解在元代以前,还没有一部历史文献记载过青龙偃月刀这样一种兵器。

这也就是说关羽在他那个时代不可能拥有一把青龙偃月刀。

那么关公使用的又是什么样的兵器呢?

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符(关公拿青龙偃月刀图片)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

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有一段关羽白马坡前斩颜良的描述,“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

在这里,关羽斩杀了东吴大将颜良,并割其首级,而最先进攻时用的是“刺”,如果当时关羽使用的是青龙偃月刀,那么砍显然比刺更加的确切,按照这样的推测,青龙偃月刀的出现,

就并不是那么合理了。

那么当时的关公究竟使用的是什么样的兵器斩杀颜良的呢?

有研究资料显示,在三国时期,能够用来攻击刺杀敌人的兵器有几种,分为矛、戟,还有一种叫槊的兵器,也称为马槊蛇矛,是一种骑在战马上进攻的兵器。

在相关的史料中就有曹操“横槊赋诗”的记载,这里的槊就是指特别长的矛,槊的功能完全是刺。

按照这样的分析,刺颜良于白马坡用“槊”似乎比较合理。

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符(关公拿青龙偃月刀图片)

尽管有人反对,但作为历史研究的文本《三国志》一直是被公认的正史,在正史中所使用的是刺,显然不符合青龙偃月刀“大刀”的特性。

按照这个逻辑推理,关羽使用的也许就是像槊戟之类的可以刺的兵器,那就应该和张飞使用的兵器差不多。

甚至我们还可以大胆推测,在战场上像他们这样的武将使用的都是同一种兵器,混战中一旦手中兵刃脱落,还可以立刻捡拾他人丢掉的兵器继续使用,

这样就可以减少由于使用的兵器不同而在实战中的伤亡。

但是现在流传的故事中关于使用的兵器却是青龙偃月刀,那它又是怎样从槊之类的兵器中演变而来的呢?

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符(关公拿青龙偃月刀图片)

在史料中对于青龙偃月刀的描述十分的详细,刀长九尺五寸,重八十二斤。

您想想啊,这么重的兵器,要把它舞动如风,而且骑在马上是更加的困难。

即使是向前冲的时候可以靠在马上,但如果要做一个螺旋动作的话,这么一来常人是几乎不能做到的。

这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对关羽能否使用这样一把重型兵器,并且征战自如而产生怀疑。

古时各个朝代对于斤两的使用标准都有所不同,东汉末年时的斤两换算,大概是一斤等于现在的222克。

所以如果关羽使用的青龙偃月刀在当时重达82斤的话,现在也就是36斤左右。

但是即使是36斤的重量,对于常人作为手中的兵器,举起来并非易事。

青龙偃月刀,因刀身像一个弯月,因而称之为偃月,也叫“冷艳锯”

但从明朝中期开始到清朝,对于青龙偃月刀就进行了改进,最终只有三斤重,不仅骑马时可以使用,而且更多的是被用于民间练武和仪仗。

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符(关公拿青龙偃月刀图片)

环首刀

那么现在回到关羽使用的是否就是偃月刀的这个问题,从年代和实用的角度考虑都不太现实。

当然民间传说和演绎本就不能完全看作史实,但是却给了人们美好的遐想空间。

关于青龙偃月刀,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它因为吸收了天上青龙的血,所以刀身会有青龙浮现。

那么世间是否真有这样的刀呢?

湖南省图书馆,我们查阅到了一本中国军事史书籍,书中记载从唐宋开始,刀矛等冷兵器的制作工艺和杀伤力有很大提高,

而且在后来有一种来自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钢材进口到当时的中国,这种大马士革钢铁本身会产生无规则的画面,类似于龙鳞或者是龟甲,制作成钢刀之后。

呈现出好像龙在云雾中沸腾的景象。

这种钢制作出来的兵器由于带有美丽的花纹而受到当时人们的追捧。

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符(关公拿青龙偃月刀图片)

环首之刀

原来青龙偃月刀很有可能是中国古代用大马士革钢制造的一种刀,这也说明中国古代的冶炼技术十分的发达。

同时青龙偃月刀和武神关云长之间的种种疑问也逐渐解开了。

关羽当时所用的兵器并不完全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青龙偃月刀,而只是他的雏形,之后经过历代不断雕琢而得以完善。

而到了后期,由于青龙偃月刀十分的高大,就很少用于作战,而是多作为仪仗器来使用了。

历史的车轮流转了千年,如今的捞刀河千回百折,奔流之心矢志不改,它默默流淌在潇湘大地,留下了深厚的人文积淀,

经过千年的磨洗、捞刀河平静的河面下,捞起的已不仅仅是一把1800年前的宝刀,更是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

关于作者: huaquanshequn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