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网络暴力而死的人(有哪些因为网络暴力而死的人)

4月7日,凤凰联动影业董事长张小波拽着“银行服务”上了热搜。事件是:

张小波想把借记卡500万的转账额度上调。

当张小波说,调到最高额度1个亿的时候,银行员工鄙夷地看了他一样问:“够~吗?”

张小波迅速将他们行几个亿的存款转走了

因为网络暴力而死的人(有哪些因为网络暴力而死的人)

这类事件本来应属于A和B之间的矛盾,但是在舆论中却成了A和B的行业问题,在不断的发酵中继而成为A所代表客户和B所代表的行业之间矛盾。

因为网络暴力而死的人(有哪些因为网络暴力而死的人)

(网友回复)

这些年,关于银行客户和银行业之间的相爱相杀的文章报道可谓是层出不穷。

1

2020年年初的时候,郑某在向沈阳某银行申请办理信用卡时,发现该行信用卡中心1个月的时间里查询他的征信42次。

因为征信查询过多有导致贷款被拒的风险,郑某不满,向监管部门投诉了该银行。

银行回复记者说:郑某征信报告中仅信用卡发卡笔数达695笔,长达130余页,征信报告数据量过大导致查询失败,是征信报告查询42次的直接原因。

郑某告诉记者:实际上,他在23家银行有701个信用卡账户,持有1562张信用卡。

对于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信用卡?郑某骄傲地说:

为了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2

湖北张某去某银行兑换残损人民币。

银行人员要求他开具不是人为故意损坏的证明

随后,事情闹到了当地派出所,当地派出所出具了一份“证明”其中说道:

因为网络暴力而死的人(有哪些因为网络暴力而死的人)

国家三令五申不要让老百姓开具奇葩证明,让老百姓多跑路,跑瞎路。愿你单位端正态度,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为老百姓办理业务。

在微信公众号搜索“银行奇葩证明”,类似事情的报道有数十篇之多。

3

我来说一个客户,他不止在我们行有名,在那一条繁华的街上所有的银行都挂了名了,外号水娃。

我第一次叫到水娃的号时,我还是一个青涩的小桂圆。

水娃叫到号以后,递进来一本存折说:存钱。

我问他:存多少?

他说:两毛。

我装作镇定的按照流程操作存上了这两毛钱。趁着水娃签字的空档,我瞄了下那本存折的明细,竟全是存一毛两毛三毛的。

办完业务,我赶紧转向旁边的同事,八卦下这个存两毛钱的大爷是什么来路。

同事用手指了指柜台外面大厅里的饮水机,我转头望去,顿时又惊呆了。

水娃拿着三个超级大的矿泉水空瓶子,正对着外面大厅里的饮水机,狂接水。

4

某日,在一座路灯杆上有一幅内容奇葩的锦旗:特别感谢,某某银行某某某为我丈夫提供生理服务

因为网络暴力而死的人(有哪些因为网络暴力而死的人)

当日上午11时40分许,锦旗被人摘下。

随机,银行发表声明说:有人悬挂“锦旗”的方式侮辱本行员工,其内容也对我行商业声誉造成损害。该事件经网络传播事态扩大后,对我行及我行涉事员工的名誉造成恶劣影响。为此,我行声明如下:

1、不论“锦旗”内容是否真实,悬挂该“锦旗”的行为人的行为都已涉嫌犯罪,本行依法向市公安局报案,目前已立案侦查;

2、我行纪委、监察部门已启动立案调查程序,对涉事员工进行调查,并视调查结果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3、我行呼吁网民朋友理性看待该事件。

锦旗的悬挂引来了很多吃瓜群众的围观,随后众多媒体报道这个事情引来了网名的围观。

以上报道素材均来源于网络

因为网络暴力而死的人(有哪些因为网络暴力而死的人)

上面的内容,是小编搜索了公众号、知乎、微博、网站上看到的部分内容,有人说,这些报道隐射了银行客户或者银行业。

在这些报道中个人被贴上身份的标签,在评论中个人被代表了标签中的群体或者行业。

在这些围观的背后,有的集体吐槽银行客户如何如何,有的集体吐槽银行业如何如何。

而我们想要呼吁的是,以上的报道都是银行客户的少部分群体,银行业的少部分个例,不要把个人之间的矛盾上升到集体和行业。

银行的客户大部分都是本本分分、规规矩矩地办理相关业务的。

银行从业人员大部分都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为客户服务的。

希望大家以后再看到类似的奇葩报道都一笑了之,不要对整个群体和行业进行网络暴力。

关于作者: huaquanshequn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