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卖的野味(买野味吃野味)

2020年1月28日下午,广东省的陈生把打包好的5个鳄鱼肉包裹交给了顺丰快递。忙活了一天,陈生坐下来稍稍休息了一下。微信上咨询买鳄鱼肉的客户又发来新的问题,陈生赶紧回复。原本打算趁着春节期间能多走一些货,结果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陈生的计划。按照一斤99元的销售价格,陈生本打算春节能小赚一笔。按照以往经验,节假日生意会出现一个小高峰。

1月26日,国家叫停了野生动物交易,广东省也下文要求停止野生动物交易、运输,陈生天猫网店中的商品不得不全部下架。

不过,有一些客户依旧在网上咨询,交易被悄悄从天猫转移到了微信上。趁着疫情的阴霾还没有笼罩这里,顺丰物流依旧可以空运,陈生看着剩下不多的鳄鱼肉,侥幸地松了一口气。

鳄鱼肉对个别国人来说是一种新奇的食材。一些人更是将吃鳄鱼肉等野生动物当作一种新奇的人生体验,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一位名为朝阳7098的网友说:“这个年代追求美食是一种人生向往。”他在陈生的网店里购买了两次鳄鱼肉,一次炖汤,一次红烧。他还打算再买一次尝试下清蒸:“鳄鱼肉非常好吃。”

市场上卖的野味(买野味吃野味)

类似的体验派还有很多。熊掌、驼峰、穿山甲、果子狸、蝙蝠……什么没吃过,就要尝试一下。在这些人看来,大自然的生物只分为两种:能吃和不能吃。

而对另外一些人看来,生活水平提高了,饮食不再只追求温饱,如何吃得健康,吃得营养,很多人将目光转向了普通人难得一见的野生动物。

到底谁在吃野味?

余玟在越南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越南的朋友曾经盛情邀请她去尝试全蛇宴。第一道菜就是一小碗生蛇血凝固成的血豆腐。看着小碗里颤颤盈盈的蛇血豆腐,余玟感到一阵反胃,只能婉言谢绝。同行的朋友边吃边赞不绝口,“蛇肉蛇血大补,对身体非常好,你不吃太可惜了。”看着同行人大快朵颐,余玟内心一阵翻涌。

为了满足人类的口腹之欲,很多野生动物付出了几乎灭绝的代价。黑叶猴是目前全球25种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如今野外数量不足3000只。有人认为,这种猴子可以治疗神经衰弱、体虚、疼痛、风湿、阳痿等疾病,在人类的大肆捕杀下,黑叶猴种群数量在40年的时间里减少了98%。越南地区仅在北部下龙湾等一些无人岛和山区存在几支小种群。

市场上卖的野味(买野味吃野味)

黑叶猴。

从泰国、老挝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区捕猎来的野生动物一部分通过越南运往中国等地。

在与中国云南的边境上,一些隐秘的野味销售市场在悄悄形成。穿山甲、熊掌,甚至老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2019年7月,越南河内警方查获了7只冷冻老虎幼崽,据3名犯罪嫌疑人交代,这批老虎将有一部分在越南消费,其余的将运往中国。

市场上卖的野味(买野味吃野味)

冷冻的老虎幼崽尸体。资料图

一些人希望能够通过食用这些野生动物来获得“能量”,滋补自己的身体,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这种“养生”的潮流也助涨了野生动物交易的盛行。

市场上卖的野味(买野味吃野味)

对于个别先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来说,鸡鸭鱼太普通了,只有山珍海味才能彰显自己的地位和财富,才能显示出对客人的尊重。

王艳曾经跟随父母去一个河北朋友的农庄做客。主人热情款待,席间端出了一盆烧烤成炭黑色的小鸟,能看出来它们曾有一对较大的翅膀。“像鹌鹑一样大,烤得黑乎乎的。”王艳回忆说。

主人神秘兮兮地告诉王艳一家,这是当地的一种野鸟,是非常难得的一种野味。“他说这种鸟很少见,普通人也吃不到,得有关系才能搞到。”百般推辞下,主人硬要王艳尝一尝。盛情难却,她只夹到碗里,舌尖上涌出一阵苦涩,感觉百感交集:“看着就不好吃,又柴又焦,在我看来还不如鸡腿好吃。”

有人吃野味,就有人卖野味。从非法捕获,到未经卫生防疫机构审核的非法饲养,再到中间人运输到“海鲜市场”或野味餐馆。没有经过检验检疫的野味,将携带的各种病毒扩散出去。不知敬畏的食客就这样将病毒裹挟进身体。即便烹饪成熟食,可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里,都暴露着风险。

只不过出于猎奇、好奇、炫富、滋补等多种扭曲心态,身边或者更广范围的人为此暴露在风险中。多年前的SARS如此,今日的新型冠状病毒亦如此。

法律只是底线

鉴于疫情形势,1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公告,宣布即日起至全国疫情解除期间,禁止野生动物交易活动。公告要求,各地饲养繁育野生动物场所实施隔离,严禁野生动物对外扩散和转运贩卖。各地农(集)贸市场、超市、餐饮单位、电商平台等经营场所,严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活动。

市场上卖的野味(买野味吃野味)

很多人拍手称快,同时呼吁从法律层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北京林业大学法学系副教授、生态法研究中心主任杨朝霞介绍说:“法律对野生动物交易的规定是很严格的。”法律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用途管制、经营加工许可,对标识管理、交易来源证明管理、野生动物广告管理等都有明确规定。

首先要界定清楚何为野生动物?在本次疫情暴发后,有媒体报道,天津某市场清场工作甚至将整盆金鱼、巴西龟倒入垃圾桶。诸如豹纹守宫、玉米蛇、鬃狮蜥等外国引进的成熟宠物物种也被当成“野生动物”清查收缴。

杨朝霞表示,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第2条第2款的规定,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杨朝霞告诉记者,此次三部门发文叫停野生动物交易的野生动物,没有补充说明的话,应是指纳入保护名录的野生动物,包括纳入1999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2000年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即 “三有”动物名录)的野生动物。当然,地方叫停交易的野生动物,还可以包括纳入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野生动物。

“此外,关于三部门起草的公告,我想,其本意可能是针对所有的野生动物。毕竟是非常时期的特殊手段。当然,如果公告能对禁止交易的野生动物范围作一个界定,就更具操作性了。因为,按照一般的认识,野生的鱼虾蟹也是野生动物,如果这样的话,打击面就太宽了。”杨朝霞还强调说,“法律政策上应当在2016年新《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自然状态的野生动物和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不宜不分青红皂白就对二者采取完全相同的对策。此外,对于野生动物交易和利用,法律上还应区分正常时期和非常时期两种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差别的手段(如野生动物导致了传染病,其禁限措施就应更为严格)。这两点都是下一步修法应当注意的。”

杨朝霞说:“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健全完善动物立法,特别是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确立科学有效的野生动物交易管理和禁食制度,充分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公共健康。”

敬畏是准绳

“法律通常只保护对人类具有价值且较为稀缺的野生动物,许多野生动物如老鼠、蝙蝠,特别是造成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华菊头蝠,并非《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保护对象。”杨朝霞指出,尽管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不可以食用,但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应该对自然有所敬畏。

“法律并非万能。除了需要充分运用法律之剑外,我们也要养成健康自律的绿色生活方式。”杨朝霞呼吁,如果人人心存敬畏,都不吃“野味”,就不会发生今天这样的疫情了。

在人类统治地球的数万年时间里,对动物乃至自然的索取随着人类的壮大而愈演愈烈。从解决温饱,到追求奢侈炫耀,生态平衡的界限一再被打破。

人类活动范围不断增大,加剧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不断破坏。一些生物群落(如野生动物、微生物、细菌、病毒等)世代生存的栖息地遭到侵袭,打破了以往各自安好、井水不犯河水的祥和局面。这必然助长了疾病的滋生和发展。

无论是鼠疫抑或埃博拉、艾滋病病毒,无不是这样从“潘多拉魔盒”里释放出来。因此,敬畏自然,就是重新学会自律的绿色生活方式,学会和地球其他物种保持和谐之境。

(为尊重个人隐私,陈生、余玟、王艳均为化名)

关于作者: huaquanshequn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