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里,谁能获得资源,谁就有希望出成绩。但公司资源有限。
有人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喝。问题是职场上都是人精,大家都会哭。
常见的结果,就是谁离领导近,谁获得的资源多。
小张负责湖南的销售,小李负责山东的销售。
小张这边有经销商反馈,公司的产品性能不错,价格也还行,但是颜色太难看了,有客户明明都谈得差不多了,仅仅因为竞争对手的颜色看起来更有国际范儿,最后丢了单。
小李这边有经销商反馈,公司的产品,有一项性能指标不太符合实际需要,不少用户使用后有所抱怨,希望能尽快升级,否则影响口碑。
小张以前给老板当过助理,后来被派驻到湖南。
中秋节小张坚持奋战在业务一线,老板关怀老部下,电话慰问,从工作到生活,愉快地聊了20分钟,小张向老板提及客户对产品颜色的意见。10天后,小张回总部休整一周,在公司遇到老板,又聊了半个小时,再次提及了产品颜色的事情。
很快,在最近一次的公司月度会议上,老板就提出了产品颜色设计的问题。
老板语重心长,谆谆教导:
公司要以市场为导向!
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方向!
产品外观设计不是一个小问题!
你看人家小米,花了几百万,就是把LOGO的四个角改得更圆润了一些。为什么?设计就是形象,设计就是卖点,设计就是生产力!
会上,研发部老大频频点头,认真地记着笔记,尤其在颜色设计这一条前,郑重地打了个星。
会后,研发部牵头,迅速推进颜色设计改进:一是抽调人手,第一周完成同行竞品信息收集工作,第二周拿出3个改进设计稿;二是会同采购部,迅速确认新设计的成本影响;三是会同工艺部,敲定新设计的工艺调整方案;四是会同市场部,确认新设计的切换时间,配合修改网站图片、修改产品说明书、修改样册等各种工作。
一个月以后,新颜色的产品落地了。
小李反馈问题的速度也不慢。
按照公司的制度,小李把客户反馈的意见,书面编写了一下,邮件发送给市场部。
半月一次的销售例会上,小李向营销中心汇报了此事,营销老总颇为重视,指示市场部抓紧向研发部反馈。
在市场部与研发部每个月的沟通例会上,小李反馈的意见被列在表格中,传递到了研发部。
在研发部每个月的内部工作例会中,小李反馈的意见经过审议,被列入了研发部产品改进工作计划中。
问题来了:研发部的工作计划实在太多了!新产品要研发,老产品要改进,未来16个月的计划都排满了!
按重要性排序?市场部那帮混蛋,随便哪一条需求,都说得无比重要,没有一条是可以往后排的,重要性似乎全部并列第一,还能怎么排序?只能是领导关注的活儿先干,剩下的按照先来后到排队等着。
一年过去了,小李反映的问题还没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