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前,外国人来中国做生意并没有带来多少大宗商品,但用一些物品换取中国的银两却是非常的厉害,这里说的就是YP。
而在那个时代,许多人包括上层官员都认为积极备足国库银两,对外输出商品是国富的唯一出路,所以YP在道光元年就一直被禁止,但是英国人觉的这种好事不是你想绝就能够绝的了的,相反在经过若干年后,YP在中国不减反增,使得中国的白银大量向外国流失。
最初的政策是为了国富而禁止外国在中国销售YP,到了后来,YP不光榨干了国人的口袋,还从精神与肉体上摧毁了国人,使人失去战斗的体魄和斗争的意志,这个问题就非常非常严重了,当时清朝高层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就征求各方意见。
意见分几派,广东有帮绅士觉得禁烟不可行,因为在当时的中国,YP已经深入到每个老百姓的生活之中,如果一旦禁烟,会在全国引发扰乱,得不偿失,他们的主张是,不光不要禁烟,还要大力提倡种烟,他们的意思就是如果中国大力提倡种烟,就会使得烟价明显下降,外国人在中国销售YP就很被动,最后不得不撤出中国市场。
这种说法当时得到许多人的支持,因为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国银不再流失,其二国人以最低的价格享受到了YP带来的快感,不会由于强势禁烟而引起的社会DL。
但是,有一位大臣叫黄爵滋上了一个奏折,他的理论是,严禁吸食YP,因为没人吸,YP就无法销售,最终只能退出市场。其实他的这个观点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百姓不食YP之后,不光银两不会流失,国人的身体素质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黄爵滋提出,经过一段时间的缓冲,再次吸食YP者要治以极刑。
这种方法有人反对,认为太过于激烈,对于当时几千万国人来说,吸食者众多,如果一段时间的缓冲无法有效的话,那么后果就会有大批老百姓受牵连,有人提出来说,吸食者最终只是害了自己,最主要的还得从源头抓起,如果禁止贩卖YP,斩断根源,不是更好。
当时的林则徐是两湖总督,他认为,要禁销禁吸两手都要抓,两手都硬的结果是,一方面断了外国人的念想,一方面也强化国人的健康。
林则徐当时在政界的声望很好,由他负责这项工作大家都信任他,于是林则徐领旨去广东实行查烟销烟。
为了达到宣传推广,禁止国人吸食YP认识YP的真正危害性的目的,林则徐做了一个古今中外的一项决定,虎门销烟。
其实,销烟是一个极其困难的过程,当时的英国已经认识到在中国销售YP让他们得到若干财富,轻而易举地就能够得到的东西,怎么可以会随随便便地放弃呢,当时YP不但富了商人,对英国控制下的印度政府财政有很大的收入,如果中国以严格的手段控烟,那么他们当然会以更严厉的手段加以回击,当时的中国不过是一个闭关锁国,独自尊大的一个国度,当他们想要以武力敲开中国大门时,那是轻而易举的事。
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我们称之为YP战争,英国人称为通商战争,正是因为这场战争,才让当时已经奄奄一息的国人突然觉醒,原来列强霸权们的手段是在剥削我们肉体的同时还在进行着精神上的麻木,照如此下去,中国将再无翻身的可能。
那次战争,即使林则徐当年不站出来,后面一定会有忠臣敢于站出来,因为当年的中国已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