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预算是薪酬管理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薪酬成本开支方面的权衡和取舍,这也是薪酬控制的手段之一。
薪酬预算的目的在于实现薪酬总额预算的控制,薪酬总额预算是企业薪酬管理的难题,尤其是对于多元化的集团企业。
企业进行薪酬总额预算的目的在于实现对薪酬总额的控制,而薪酬总额控制的关键在于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合理的薪酬总额预算,然后以薪酬总额预算为标准,实施薪酬控制。
薪酬总额预算什么样子薪酬总额预算方法一般的方法有两类:一种是自上而下法、一种是自下而上法。
自上而下法与自下而上法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优势互补,企业可以考虑将二者结合起来。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一看薪酬预算自上而下的操作流程:
而常用的薪酬总额预算方法有:薪酬费用比率法、劳动分配率法、盈亏平衡点法、人员编制法。这四种具体薪酬预算方法均在薪酬总额预算中出现,使用者应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使用。
薪酬预算方法1、薪酬费用比率法薪酬费用比率=薪酬总额/销售收入×100%通过控制薪酬费用比率来达到薪酬总额控制的目的。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企业薪酬总额要上涨,则必须保证销售收入上升。企业薪酬总额的增加是建立在销售收入增长的基础上。薪酬费用比率的确定:在公司业绩稳定的情况下,根据公司以往的经营数据计算出薪酬费用比率;如果公司的经营业绩不稳定,则参照行业薪酬费用比率;然后,再根据薪酬费用比率,计算出合理的薪酬总额。2、劳动分配率法 劳动分配率=薪酬总额/附加价值×100%劳动分配率法是指企业获得的附加价值中多少份额用于员工薪酬分配。附加价值是指企业本身所创造的价值,它是企业生产价值中扣除从外部购买材料或动力的费用之后,附加在企业上的价值。附加价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扣减法,即从销售额中减去原材料等由其他企业购入的且由其他企业创造的价值;另一种相加法,即将形成附加价值的各项因素独立相加而得出。由于相加法涉及薪酬费用,一般在薪酬预算中采用相加法。其公式为:附加价值=利润 薪酬费用 其他形成附加价值的各项费用=利润 人事费用 财务费用 租金 折旧 税收。3、盈亏平衡点法 盈亏平衡点,又称零利润点、保本点,通常是指企业利润为零(全部销售收入等于全部成本)时的销售额或销售量。企业的薪酬总额=边际贡献-预计利润-其他固定成本=(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预计利润-其他固定成本其他固定成本是指固定成本中除去薪酬总额以外的其他固定成本。4、人员编制法 编制法是在企业人员编制的基础上,根据员工的平均薪酬水平对薪酬总额进行的一种预算方法。公式:年度薪酬总额预算= 标准编制×平均薪酬水平。
具体哪些步骤
(1)统计企业各岗位平均薪酬,预测下一年度行业薪酬增幅,确定下一年度企业整体薪酬增幅及各岗位薪酬增幅。有些岗位,公司认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可以将这些岗位薪酬增幅定得略高于企业整体薪酬增幅。
而有些岗位在本行业人员供应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同时并非公司的核心人员,而只是辅助人员的话,就可以将该部分人员的薪酬增幅定得低于企业整体薪酬增幅;还有些岗位的人员甚至可以维持现有水平。
(2)确定下一年度各岗位人员编制;
(3)预算下一年度企业薪酬总额:
薪酬总额=∑各工资等级平均薪酬×职工编制×(1+薪酬增幅)
然而,如何具体地运用薪酬预算工具,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是有机结合还是四种计算方法全用上?以下的案例可以让大家清晰的了解薪酬预算在企业中是如何实际运用的。
【背景】
HY工程公司(以下简称HY公司)由某国有建筑工程集团改制后投资成立,公司现有270多人。
在企业快速成长过程中,作为总裁的刘总却感觉越来越困惑:一旦要成立一个子公司/项目部,各负责人就会说人不够,刘总只好签批招聘申请,否则公司和项目部就无法继续发展下去,但是从招聘申请开始到现在,各负责人依然喊人手不足。
除了不断地参加招聘会及去各渠道招聘,行政与人力资源中心也拿不出很好的建议,招聘申请现在是能拖就拖。
刘总越来越头疼,同时也预见到再不进行控制,公司将发生巨大资金风险和经营风险,于是痛下决心引入了战略咨询项目。
【概况分析】
民营企业发展初期采用粗放式的管理,老板都迫切想看到“我的钱到底用在了什么地方,人力成本上我能支付的上限是多少?达到公司最高业绩目标时能发多少?达到公司最低目标时,我又能发多少?”因此,薪酬预算便成为重中之重。
为了真正发挥薪酬预算的作用,达到适度控制的目的,聚聚建议刘总采用薪酬总额控制的预算管理模式,具体薪酬预算上采用自下而上(各公司和部门依据历史测算数据上报)和自上而下(与收入等关键业绩指标相挂钩)相结合的方式,既引入新的人力成本管控模式,又与过去的模式接轨保证平稳过渡。
【操作步骤】
第一步:确定薪酬结构类型:
A、年薪类;B、提成类;C、其他类(不与效益直接挂钩)
第二步:明确各薪酬类型包含的具体人员
A、年薪类人员划分:如: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技术中心经理/副经理、工程中心经理等。
B、提成类人员划分:如:B1技术中心部长、B2技术中心设计员、B3预算员、B4技术员。
C、其他类(不与效益直接挂钩)人员划分:如:C1行政与人力资源中心全体管理人员、财务中心全体人员C2工程中心管理人员C3技术中心网络管理员。
第三步:确定A/B/C类人员薪酬结构
薪酬结构由:月标准工资、津贴、年终奖、提成、其他分别组成。其中标准工资包含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
A类:年薪。
B类:标准工资(岗位工资 绩效工资)、津贴、提成、其他。
C类:标准工资(岗位工资 绩效工资)、津贴、年终奖、其他。
第四步:制定薪酬预算的方法和内容
依据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历史工资水平、B类人员《提成类人员管理办法》、最高/考核/最低毛利额目标值、各类人员的年薪总额收入相对比例(比如年薪占工资总额的比例)、工资总额的计提比例(工资总额与毛利额的比例)等数据测算确定各类人员的薪酬总额的预算。
薪酬总额预算内容:标准工资总额、津贴总额(住房、电话、出差等)、其它(加班、福利等)总额、提成、年终奖。
津贴、其它类的总额预算是企业相对固定的支出,不与企业的效益直接相关。故对这两项的支付单独做预算。
薪酬预算主要是测算工资总额(标准工资、提成、年终奖)的分类预算,工资总额预算的确定是依据毛利额的一定比例R(工资计提比例)提取,体现员工与企业同享成功、共担风险。
– End –